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实践

2022-07-09 来源:易榕旅网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实践

摘要:中职数学对学生的理解、抽象及计算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是容易产生“差距”的学科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的课程特征,需要构建“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理念,以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概念、迅速提升能力。情境教学虽然并不是全新的教学方法,但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探讨几种较为有效的常见设计途径,旨在为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数学;情境设计;途径研究; 一、教学情境设计的认知迁移途径 (一)认知迁移的作用与方式

所谓的认知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状态,认知迁移则是指人们通过已知事物向陌生事物迁移并产生全新认知的基本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认知迁移主要考查的是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向数学知识点进行转移的基本能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在生活中找到可供对应的事物项目,并形成具有内在联系逻辑的引导体系。通过向学生展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目的。此种途径下的情境设计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导联想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务作为备选,结合知识点特征构建有效的情境模式,一般是以问答引导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从构建的情境下总结一般性规律,学习对应的数学知识点。

(二)认知迁移设计途径的原则

认知迁移途径下的情境设计要遵循如下两个方面基本原则。一是特殊性原则。认知迁移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化应用,对事务的认知应该来源于生活,但要注意多应用生活中可见却不普遍的事物作为情境设计的应用案例。这一原则保障了学生

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有效吸引,并形成有效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效果。二是唯一性原则。学生对于案例事务的认知要具有一定的唯一性,至少要保证主要认知处于同一水平。通过这一原则避免学生在情境设置中由于认知差异而“掉队”,也能够尽可能保障每一个案例具有“唯一”的解释,便于教师展开后续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情境认知迁移设计应用

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大量知识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课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构建,进而引入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是中职数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是对随变量(Y)与自变量(X)增幅趋势差异的一种判断。如GDP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是一种单一的正向关系,而居民幸福指数的“微笑函数”则是一个开口向上的单谷曲线,在生活中同样存在奇偶性不同的曲线结构。在情境构建中,教师提出一系列可视化的曲线图形,如“蝴蝶翅膀”“太极图”“拱桥”“过山车”等。通过学生对于一般事务的认知,判断不同图形中曲线的差异,并归纳不同差异中的根本变化。如将蝴蝶翅膀边界看做F(x)函数,可知该曲线在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时,首先出现增长趋势,随后为下降趋势,两部分斜率不同进而具有奇偶性。

二、教学情境设计的关系迁移途径 (一)关系迁移的作用与方式

关系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往往对于数学关系的内涵了解不深,很难进行自主学习及深刻理解。从这一角度出发,利用关系的迁移方式对数学课堂进行情境设计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数学关系进行有效的明确。从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重点可以发现,主要的数学关系包括四种形式,即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从图像到方程、从范围到极限。不同的数学关系之间的迁移均是学生的理解难点。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便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求根公式后,根据方第3期程的具体变形,如缺少常数项等,便可以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迁移关系进行学习。从这一角度来看,情境的设计要以关系的迁移方式为基本思路,教师对数学迁移的方式、内容、

作用与应用进行详细总结。学生在深入理解关系变化对数学结论的影响后进行学习与练习。

(二)关系迁移设计途径的原则

针对关系变迁的基本内容而言,其途径设计要符合两方面原则:一是可归纳原则。上述列举的四个变迁关系并非严谨的结论,仅为实践教学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教师在利用关系变迁作为情境设计途径时,要关注关系变迁是否为特殊的单一形式,是否能够进行归纳与总结。对于可归纳的关系类型可以更好地完成情境的设计,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可变原则。关系变迁在不同应用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征,此类情境的设计核心是帮助学生识别这种变化对知识点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而非单一的局限于某一题目或某一类型的习题,避免本末倒置情况的出现。

(三)教学情境关系迁移设计应用

函数的值域问题是中职数学中较为基础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大量学生由于“想当然”或计算马虎而在此类基础题目中丢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关系迁移的策略,在教学中对课堂进行情境设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存在的一般性规律。在求函数值域时,学生经常会出现将区间的两个端点值带入求值域的错误。针对这一现象,在求二次函数Y=x2-2x-3的值域时,教师不妨多准备几个区间,比如x∈[-3,0],x∈[-3,0],x∈[-3,2],x∈[-3,5],x∈[-3,6],x∈[-3,2],等。学生通过变式练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以下几点:一是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时,值域也会发生变化,不能直接把两个端点值带入求值域,而需要根据图像,明确函数的变化趋势,找到相应的值域范围。二是区间的开闭对结果会有很大影响,在做题时一定要关注区间的开闭问题。通过实例可以看出,针对同类问题进行变式训练,有两大好处:一是能够熟练地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上例中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图像法。二是能够发现知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一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出现错误,达到准确理解与应用的目的,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较高要求,构建情境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晓春.新课程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实践[J].知识文库,2022(14).

[2] 李建琴.利用生活化元素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J].新课程,2022(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