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实习很快结束了,时间过去了,事情也做了不少,对学校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对教育管理和教师知识结构这一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对教育管理的体会比较多,而教学实习中发现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当然也同样反映了教育管理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时期,我们大多数人对学校的好坏,最直接的从每年的升学率或学校条件的好坏来看。当然这些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素质教育更强调能力与创新的培养,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还是无法摆脱“成绩效应”。有一个好的成绩做“盾“,再锋利的“箭”也不回直接戳破,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们总是在无形中加以“包庇”,所以家长和社会都在不经意间形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无形的力量在不断的阻挠着学校管理的变革,同时也加大了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知识的压力。没有好的成绩满足不了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减少对创新性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又不利于学生发展。这一矛盾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比较明显,当然学校管理人员的合理安排尤其重要。
教师知识结构在教师行业中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在社会各个层次都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直接工作者,“授业、传惑、解道”都需要我们自身对知识了解透彻,然而术业有专攻,能做到博学的人毕竟不多。我们实习的是初一科,学只看书本似乎很简单,但还需要知识的扩充(当然也是较浅的知识)。比如生物部分(初一第二章),对动物进行分类。作为专业教师,他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穿插外来知识,使课堂更活跃,学生兴趣就有了。因此他对这几节课安排的可是也许回多一点,当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而非生物专业的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更新,还要及时的记住相关要点(特别是第一次教该课的),在课堂上机械的将刚刚自己所学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也许两个课时的内容在一堂课就解决了。这样“高效”的一课,学生又能接受多少呢?接着只有不断的在出现不足时加以补充,根据学生学习规律,不少学生对新课的记忆比较好,而课后补充的内容不易记住。
当然这些也许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在实习中不仅是这些,在人际关系和处理问题方面都有一定提高,对学生的了解也有真实的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